欢迎来到唐山市曹妃甸文化馆

文化馆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馆简介

文化馆简介

时间:2018-04-11

 曹妃甸区文化馆起始成立于1960年,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隶属于区文广新局。该馆承担着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文艺培训,普及公共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工作职责,现有干部职工22人,2011年经文化部评估为国家二级馆。文化馆馆址2009年底投入使用,位于唐海镇创业大街198号文化大厦内,占用其四层五,建筑面积达近2000平方米,内设馆长室、办公室、部、美术部、非遗部等工作部门,开设多功能厅、非遗展示厅、排练厅等功能区域,常年对外免费开放。馆内文艺设备齐全,有录音室、全套专业级灯光音响以及其它设备。
  组建时间、基础设施:曹妃甸区文化馆前身是柏各庄农垦区文化馆,最初成立于1960年4月,工作人员4人,从事美术、摄影、图书阅览、文艺辅导等群众文化工作。1983年随着柏各庄农垦区改建成唐海县,改称唐海县文化馆。至1987年该馆已有工作人员23人。图书借阅组已从文化馆分离为唐海县图书馆。2002年之前,文化馆暂住在图书馆楼一层,之后迁入原县文体局院内,办公面积由原来的300平米变成490平米。2002至2005在此新址办公。
  随着馆址更新,人员增加,业务量开展增加,省市奖项增加,文化馆的基础设施也在更新。1988年后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排练、声乐排练等都单独设立工作室,各科室已购置了业务开展的设施设备。美术工作人员每年都下乡巡游写生,大多在河北北部山区如迁西白羊岭、青山关、榆木岭等处。在全县十一个农场,县文化馆都设有群众文艺培训站点,文化馆人员定点定点群文辅导,2003-2004年重点为文明生态村做布展及文艺辅导。2005年为五场七队做全年文化普及培训,当年五农场七队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尤以1989-2002年全县辅导活动开展活跃,期间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作品,参加县区调演,并频有省、市获奖作品。在原唐海县创业广场公园老干部活动室,文化馆工作人员和文艺爱好者打成一片,常年开展戏曲、绘画、书法交流学习。
  单位性质、科室分工、行政职责:曹妃甸区文化馆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987-1991,唐海县文化馆设有群艺组、美术摄影组、创作组,有美术、摄影、声乐、舞蹈排练4个专业活动室,工作人员23名为历年最多,之后到2000年除了自然退休没有人员变动。文化馆承担着春节文艺晚会、全县文艺调演、歌舞大会等各类文艺演出及美术、摄影、展览等大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任务。2004年、2005年,文化馆参与唐海县金秋艺术节编创文艺节目及舞台策划,各农场节目排练活动组织等各项群众演出或系列活动,在群众品牌活动创建中充当了主力军。 文化馆是全县文化艺术中心、辅导中心、指导中心、活动中心。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加强对乡镇、社区、企(事)业、机关、学校等文化站(室)、俱乐部的文化工作指导和文化活动辅导。搜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为保护“唐山花吹”非遗文化遗产,1987年已调动其第六代传承人姚少林到县文化馆工作,期间他的姚氏花吹唢呐技艺的到很大提高日臻成熟。十几年间从农村田野吹到了央视大舞台,从2001年至2005年,县市文化部门组织人力物力为姚氏花吹——百年唢呐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1990年以来,在文化馆文学创作人员带动指导下,唐海群众文学创作有了新发展,一批文学爱好者不断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作尝试,并在各级媒体上发表文学作品。1993年,《唐海周报》创刊,由著名作家浩然题写刊名,开辟文艺副刊“唐海潮”,为唐海业余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园地。2000-2004年,受县域经济环境的影响,文化馆组织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多是以社会企业赞助的形式进行县财政拨付的事业费较少(03年7万元、04年5.9万元)。
  主要业绩、获奖项目:1990年以来,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深入农场、村队、机关、学校指导基层单位排练各种文艺节目,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发展亮点。其中少儿舞蹈创作与辅导成绩卓著。连续多年在省级以上文艺汇演中获奖。
  文学创作、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业务工作成绩:
  文学创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唐海群众文学创作有了新发展,一批文学爱好者不断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作尝试,并在各级媒体上发表文学作品。1991年到1992年,刘玉峰的小小说《报到》、李连君的散文《别对我说再见》、张树旺的散文《秋天的思绪》、傅秀宏的散文《写湖论笔》和《碟说》等10余篇作品在《儿童文学》、《河北党风》、《科技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珠海特区报》等报刊上发表。1993年3月,县委机关报《唐海周报》创刊,《周报》开辟文艺副刊《唐海潮》,为唐海县业余文学爱好者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1993年到1994年,刘玉峰的小小说《导弹明天发射》、张树旺的小小说《警报解除》、李连君的散文《小巷无声》、傅秀宏的散文《妙语宜人》和《送花巧如妮》及其他作者的10篇作品在《小小说月报》、《满族文学》、《现代交际》、《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省以上报刊发表。
  1995年,由刘兰朝、何庆臣、王瑞祥等合著,记述柏各庄农场创业发展史的报告文学《唐海沧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张树旺的散文诗《春之韵》、刘玉峰的散文《海边,那棵苦楝树》、傅秀宏的散文《无穷的魅力》等作品在《儿童文学》、《交际与口才》、《中国海洋报》发表。
  1996年到1999年,张树旺的散文《关键地方咬牙过》和小小说《家》等作品在省级报刊发表,李连君的散文《夏季有风》、《家门里的父母》、《嫁到农家》在《苍生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傅秀宏的的散文《品味散步》、《命运谁能解》等作品在《中国工人》、《中国青年杂志》等刊物上发表。郑录礼、刘玉峰、郑春雷等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小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20余篇。
  2000年至2003年,著名作家关仁山到唐海县挂职任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创作了反映中国农村近30年历史变革的长篇小说《天高地厚》。
2000年,县文化馆郑录礼的小小说《重要更正》、《卫生模范》、《一条红线》、《送报》、《冷漠小城》、《疯子》等作品发表在《微型小说选刊》、《当代小说》、《佛山文艺》、《雨花》等文学杂志。其中,作品《疯子》获《当代小说》优秀作品奖。傅秀宏的散文《水作诗笺》、《乡下守岁》、《命运谁能解》等作品在《香港商报》、《中国青年杂志》、《深圳特区报》等刊物发表。张树旺的小说《线索》等5篇作品发表在《短篇小说》等刊物上。
  2001年至2002年,郑录礼的小说《爱情鸟》、《死亡之舞》、《揽客传奇》、《皮影戏》、《路遇》、《父爱》、《骂流氓》、《余威》等25篇小小说在《当代小说》、《古今传奇》、《短篇小说》、《新聊斋》及其它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其中,作品《爱情鸟》被《微型小说选刊》转载,《皮影戏》和《余威》被《中国小小说大王》转载。傅秀宏的《我的秋空》、《“人性如画”心泼绿》等多篇散文作品在《梅州侨乡月报》、《东南置业》等报刊杂志发表。李连君的散文《有梦幸福》入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公仆情怀》。郑春雷散文诗《新鲜》和诗歌《墨花》在《文学报》、《羊城晚报》上发表。
  2003年至2005年,傅秀宏的散文《麦子的哲学》、《诗意的树》、《阳光的奖赏》、《坦然面对平凡》、《天真飘天香》等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上发表。郑录礼的小说《夜半敲门》、《摸鱼》、《魔力酒杯》、《尴尬》、《幽灵的自白》、《村长忌怕的坟茔》等40余篇作品在《短小说》、《新聊斋》、《故事会》、《文学港》、《聊城》等文学刊物上发表。李连君的散文《让我的梦想和我一起飞》,张树旺的小小说《功劳》等多人作品在国家级报刊发表。
  音乐: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县内各工业企业纷纷创作厂歌,其中,县文化馆艾德民、赵俊杰1991年为企业创作的歌曲《前程万里美似锦》获河北省“红星杯”厂歌赛二等奖。1992年10月,县文化馆姚少林参加“朱载育杯”全国唢呐大赛,其表演的唢呐花吹《丰收小唱》获得特别奖,同年 11月,该项表演参加河北省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获一等奖。是年,赵俊杰创作的歌曲《农民企业家的风采》获河北省乡镇企业之声征歌评比三等奖,创作的歌曲《名山茶》获河北省广播新歌评比三等奖。1993年,赵俊杰创作的歌曲《小日子》在河北省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获二等奖。艾德民与赵俊杰合作创作的歌曲《巡线的小伙》在1994年第二届《中国潮》金曲征歌评比中获铜奖。1995年5月,姚少林参加辽宁“中华一绝”民间艺术博览会,其表演的唢呐吹咔《日子富了歌也多》获特等奖。李志敏演唱的歌曲《别了,大别山》1996年获唐山市声乐金奖,郑守东、李淑云演唱《杨三姐告状》片段《出逃》获唐山市戏曲曲艺金奖。艾德民创作的舞蹈音乐《希望》1997年获全国“我们爱祖国,我们爱香港”系列活动二等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我的中国心》在河北省迎香港回归音乐作品评比中获一等奖。1998年,艾德民、赵俊杰创作的歌曲《如诗如画的乡秋》获唐山市“五个一”工程奖。同年,在河北省纪念改革开放20周音乐作品征集活动中,赵俊杰创作歌曲《湖之梦》获二等奖,艾德民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乡情》获二等奖。1999年赵俊杰撰写的《用民族的风格表现优美的韵味》获河北省音乐论文研讨会二等奖。赵俊杰创作的歌曲《矿山美》在2000年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中外建三峡杯”新世纪工人歌曲征集活动中获优秀奖。2001年,艾德民创作的歌曲《如歌的呼唤》参加唐山市“清风颂”反腐倡廉专题文艺汇演,获演出、创作两个一等奖。赵俊杰创作的歌曲《想念你啊延安》在河北省庆祝建党80周年歌曲评比中获一等奖。2003年,唐海县组织百人合唱团参加唐山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获一等奖。
  舞蹈:县文化馆刘学君编导的少儿舞蹈《小火苗》1991年3月获河北省第二届舞蹈比赛业余组一等奖,张惠芳编导的少儿舞蹈《小白马》获二等奖。舞蹈《小火苗》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城运会闭幕式演出,并参加河北省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同年,张惠芳参加文化部、中国舞蹈家协会在云南召开的“全国少儿音乐舞蹈创作研讨会”,论文《从“我爱小青蛙”谈儿童舞蹈创作》获荣誉奖。1992年,张惠芳编导的舞蹈《稻乡情》获河北省民间舞蹈比赛三等奖,同年5月,张惠芳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优秀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获金质奖章一枚。1996年7月,张惠芳编导由60人参与演出的大型少儿舞蹈《生机》参加唐山市纪念抗震救灾2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获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 “特别嘉奖”。 1996年4月,张惠芳编导的少儿舞蹈《希望》参加河北省纪念“义务教育法”颁布十周年文艺晚会。次年,舞蹈《希望》参加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央电视台、国家教委等13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我们爱祖国,我们爱香港”全国少年儿童舞蹈汇演,获银奖。创作的舞蹈《归根》获河北省少儿舞蹈比赛一等奖。1998年,张惠芳编导少儿舞蹈《我的心愿》参加河北省中小学文艺汇演获二等奖。唐海县第一中学创编的舞蹈《辣妹子》获参加河北省中小学文艺汇演,获三等奖。1999年,张惠芳创作的少儿舞蹈《回归》在河北省教育系统“迎回归,颂祖国”国庆5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中获二等奖。2001年7月,唐海县第二中学创编的舞蹈《青春》、张惠芳编导的少儿舞蹈《世纪娃》分别在河北省首届大中小学艺术节活动中获三等奖。舞蹈《世纪娃》参加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获二等奖。同年,刘学君创作的舞蹈《流泪的蝴蝶结》获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三等奖。2004年6月,张惠芳、李丽梅编导的少儿舞蹈《渔童情》获河北省第七届燕赵群星奖。2005年,郑守东、刘学君编导的少儿舞蹈《我和小乌龟》在首届河北省“小小舞蹈家”大赛中获一等奖。
  美术 书法 摄影:1991年2月,县文化馆与县总工会举办迎春美术书法展,展出作品40余幅。1993年唐海县第一中学教师陈永平创作的国画《野趣》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青年美术家百人邀请展”。1994年9月,县文化馆承办全县美术书法比赛,展出20多名业余爱好者作品40余件。1995年,唐海县与冀东油田联合举办“迎国庆,爱祖国”美术、书法、摄影联展,展出作品117件。同年,陈永平创作的国画《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体育书画大展”中获优秀奖。1999年10月,唐海县文化体育局主办“唐山市书画名家邀请展”,展出名家作品50余幅,唐山市书画名家10余人出席开展仪式,并进行现场书画创作。2000年5月,县文化体育局举办全县美术书法作品展,并邀冀东油田业余作者参加,参展作者70余人,展出作品80余件。当年7月,县文化馆张思俭创作的国画作品《土墙上洒满阳光》参加文化部主办的“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获铜奖, 2001年1月,县文化馆举办少儿美术培训成果习作展,展出作品35件。当年3月,张思俭创作的国画作品《月光下》参加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民族情”书画展获优秀奖,并被收藏。2002年同年12月,张思俭参加全国首届“华夏杯”书画艺术精品展,获精品奖,作品被主办单位收藏。2004年,县教育文化体育局组织选送部分优秀少儿书法、绘画作品参加“新星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有24人获得一等奖。县第二小学丁安琪同学获全国少儿科幻画大赛一等奖。同年8月,举办金秋艺术节大型摄影展,参展摄影作品80余幅。2005年,唐海县文化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一系列艺术创作活动,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
   国家级非遗项目唐山花吹 唐海县文化馆重视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强项。1988年录制了唐山花吹《二林唢呐典专辑》由中国北光声像艺术公司、河北音像制版社、长影音像出版社,分别录制成三部音带出版发行全国各地。1990年唐山花吹上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栏1991年参加“河北省民间音乐大赛”。花吹业绩载入:《艺术中国》等十部大典。1992年参加“朱载育杯全国唢呐邀请大赛”。1995年参加“中国民间绝技艺术博览会”唢呐一等奖。 1995年参加北京电视台“春满京城”春节晚会。199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地春潮”春节晚会。1997年参加河北电视台“燕赵大地情”春节晚会。2003年唐山花吹随省文化厅参加中央“心连心”艺术团赴革命老区河北易县与中央民族歌舞团同台演出。200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外景拍摄。2005年参加河北电视台“田园放歌”春节晚会。2003年聘请唐山音乐名家刘荣德和孙昌明搜集整理要是花吹资料,开始成功完成唐山花吹申遗申报工作。
  文化站数量:原唐海县属新生县治,1987年已被分成是一个农场,每个农场设置建立了农场文化站,至1987年,各农场文化站注重了阵地、设施、设备的完善和活动领域的拓宽。1988年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文化局在四农场召开了全市各县区文化活动现场会。第二农场和第一农场组织了“文化艺术夜市”和“百花游园”。同年,全县11个文化站被市局评委合格文化站。到1990年,全县文化站有房屋153间,面积3486平米,图书48763册,期刊602种,报纸353份。1998年,第11农场投资4.7万元用于了影剧院和活动场所的维护,购置了音响设备、金属银幕、舞台灯光等。至2002年,文化站保留活动场地的有7个,另外4个活动场地以不同程度被挤占或挪用。同时各农场设备老化、流失,个别文化站藏书丢失严重。2003-2005年,全县11个文化站实现了人员、场地、经费、活动基本落实。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