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片
曹妃甸面塑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面塑作为一项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有“中国的雕塑”之称,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
曹妃甸区古属滦州之地,有着千年文化底蕴,其地域文明和地域文化是曹妃甸区民间文化艺术的主要根脉发源地,曹妃甸面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得到继承和延续……
曹妃甸面塑俗称“捏面人”,通过一系列复杂考究手法的结合,能让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短短几分钟内跃然眼前。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质朴的工艺、空灵的心境。她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不腐不霉可长期保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曹妃甸面塑的制作工艺大致分为:和面、笼蒸、捏塑、装饰。
一、和面。选取小麦粉、糯米粉按7:3的比例混合均匀,期间添加一定剂量的防腐剂、蜂蜜、甘油等揉成柔韧性面团,这样制作出的作品便于操作,不容易腐败和开裂。
二、笼蒸。将和好的面团上笼屉,大火蒸45-50分钟,蒸熟蒸透。根据创作需要,配制出各种颜色的面料。
三、捏塑。捏塑是面塑的一道重要工序,各种形态的作品全凭艺人的一双巧手。工艺上分为捏、印、掀、切、滚、镶等一系列复杂考究程序。
捏:就是用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中指相配合,用力要均匀,左右手相互配合。
印:以面塑工具为画笔,刻印出线条。
滚按:把作品的表面不该有褶皱的部位,用工具或滚或按平,使其表面光滑。
接:把不完整的局部创作结合到一起使作品完整的展现出来
镶嵌:把装饰物镶嵌到需要的部位使作品更完整,更漂亮。
四、装饰。捏塑后的作品根据人物及作品要求,进行装饰和绘画处理,使其细节更突出,作品更灵动鲜活。
曹妃甸面塑器具主要有:剪子、梳子、刀片、签子等工具,装饰时需各种颜料及各种辅料等。
曹妃甸面塑的形象多取材于传统戏曲、四大名著、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通形象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花鸟动物。
曹妃甸面塑源于散落于民间百姓之中的手艺人。追根溯源,曹妃甸面塑艺人叫李海花,她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传承,对面塑技艺情有独钟。19岁又到北京跟随“面人彭”深造面塑技艺。二十多年来,凭借她的毅力和悟性,使曹妃甸面塑技艺达到炉火纯青,开辟了独领一派的天地。她的艺术作品曾参加马来西亚等国家大型艺术展,多次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讲课,国内多家媒体对她做了报道。2016年,在蒙冀辽文化博览会上,李海花的面塑作品“大唐曹妃”荣获一等奖。第三届河北省文化创意大赛工艺美术类优秀奖;作品《孝感动天》荣获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工艺作品奖”铜奖;作品《巾帼英雄 花木兰》荣获第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工艺美术铜奖。目前,她的成型作品已达200多个种类。
传承谱系
第一代 李庭贵 (1908-1968年)
第二代 李 财 (1930-2013年)
第三代 李海花 (1971- 今)
如今,曹妃甸面塑已在当地颇具影响力,深受大众喜爱。通过与佳佳文创公司合作,开发面塑新品种,并将曹妃甸面塑作为曹妃甸本地特色旅游伴手礼加以市场推广。同时,成立曹妃甸面塑工作室、在创业产业园建有面塑体验馆,在特色旅游景区河豚小镇设有曹妃甸面塑体验展馆,每年定期举办面塑培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将面塑技艺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