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曹妃甸文化馆
网址:http://www.cfdwhg.com
地址:唐山市汇丰路与创业大街东120米处
唐山市曹妃甸文化馆
网址:http://www.cfdwhg.com
地址:唐山市汇丰路与创业大街东120米处
北方沙家浜——落潮湾
落潮湾文化研究协会成立于2011年5月。在当地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协会以本地先进文化挖掘宏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保护、农场经济发展和红色旅游文化宣传推介为重点,健全组织和工作机构,理顺工作机制,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振奋精神,突出重点,使协会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本着“尊重历史、面向未来、深入挖掘、真实记录”的原则,充分发挥“落潮湾”文化研究协会的功能,努力打造具有“落潮湾”特色的文化品牌。协会成立之初,就把挖掘和整理唐海县第一个党支部---孙家灶党支部和具有“北方沙家浜”之称的落潮湾历史材料,弘扬地域文化和革命精神,当做重中之重。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落潮湾文化研究协会出版了《落潮湾——红色的印迹》一书。做为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一项,发放到各单位后引起较大反响,该书共分孙家灶党支部的建立与路南老五区、落潮湾——北方沙家浜、革命战争时期落潮湾一带对敌武装斗争、革命功臣的传奇人生、忠烈千秋等5章22节,共约八万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编者全面系统地搜集梳理大量史料,科学编排,使该书客观、翔实地再现了从1942年冬到全国解放八年里落潮湾一带建党建政、反侵略求解放的红色斗争历史,热情讴歌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革命志士和忠烈的忠诚信念、英雄品格和献身精神,成为本地加强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后人继往开来的生动教材。同时陆续出版《落潮湾》杂志6期,每期一千余份,免费向群众发放,让群众更多地了解落潮湾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创建《落潮湾》网站,在短期内刊载和更新研究成果和有关文章200多篇,向世人全面展示了落潮湾文化的深厚和久远.
重视并开始了老生产生活用具的抢救性收集和保护工作。2011年5月份协会接到群众反映落潮湾区域有疑似古文物信息,此消息立即引起了协会的高度重视,派专人前往寻找确认,最终找到两尊古石臼,但由于当时种植水稻,挖掘设备不能进入场地,只能暂时对其进行保护,经过努力终于在10月份水稻收割完毕对其进行抢救挖掘并收藏。经多方考证,落潮湾文化研究协会认为,落潮湾最早见于史书记载是在明代永乐年间,大约是公元1400年前后,而如果这些疑是古契丹人所遗石臼能被证实,则将落潮湾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至少200年。
配合有关单位开展红色和特色旅游工作。位于曹妃甸区十一农场境内的落潮湾,历史上以熬盐着称,“七十二面灶”产盐无数。抗日战争时期,广阔的芦苇荡保护了1200多名八路军的伤病员又被载入史册。盐灶文化、盐碱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农垦创业文化底蕴深厚。基于落潮湾区域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落潮湾文化研究协会承担了搜集整理,挖掘抢救历史、文化的使命。在编纂红色书集的同时,认真做好各类工具、用具的勘察、固定、和收集保护工作。至今已固定、收集碾磨、打场用具、织布工具、手推车、搓、囤粮物品等历史文物50多件,其他抢救性收集正在有序进行中, 陈列室布展也在同步展开。此外,还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布置展间两处, 先后接待观众2000余人次. 会员研究成果《乡情诗韵》和《李氏家谱》出版发行后在社会及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协助业主依托8700亩落潮湾水库宽阔的水体资源,兴建展示唐海农耕文化、湿地文化为主题的落潮湾农业生态养殖观光园。现开工建设的综合科研中心项目总投资5168万元,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
加强与唐山民俗协会、唐山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团体的联合与交流,对各村落文化进行挖掘与开发,做好民间习俗的挖掘整理工作,努力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俗文化品牌,为进一步扩大“落潮湾”的知名度,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积极建立本地植被、植物志。今年来,协会采用照片配说明文字的方式,对本地主要植物植被梳理记载,特别是对本地特有的黄蓿、蒿子等即将消失的植物做好抢救性拍照记载。成果将辑印成册,并在网站和杂志刊发。使之起到从另一角度记载历史、宏扬艰苦奋斗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今后,协会将再接再厉,把握重点,突出特色,扎扎实实搞好当地文化研究和先进文化的弘扬的各项工作,为经验发展,社会繁荣贡献力量。